市面上90%的红外应用都在用850nm和940nm,为什么还要选1050nm?这个"冷门"波长在某些领域却是刚需。1050nm红外灯珠凭借更强的穿透能力和独特的光学特性,在光谱分析、医疗检测、特种识别等场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1050nm红外灯珠是什么
1050nm红外灯珠是一种发射波长为1050纳米的近红外LED光源。在红外光谱中,它处于近红外波段(780-3000nm)的中段位置,比常见的850nm、940nm波长更长。
波长对比一览
| 波长范围 | 可见性 | 主要特点 | 典型应用 |
|---|---|---|---|
| 730nm | 可见暗红光 | 效率高,有红暴 | 低成本遥控 |
| 850nm | 微弱可见 | 性价比高 | 普通监控 |
| 940nm | 完全不可见 | 隐蔽性好 | 安防、生物识别 |
| 1050nm | 完全不可见 | 穿透力强,特殊应用 | 医疗、光谱分析、特种检测 |
| 1300nm | 完全不可见 | 穿透力极强 | 光通信 |
你可能会问:既然940nm已经不可见了,为什么还要用1050nm?关键在于穿透性和光谱响应 。
1050nm波长的独特优势
更强的组织穿透能力
在生物医学领域,光的穿透深度和波长密切相关。根据研究数据:
850nm波长:皮肤穿透深度约2-3mm
940nm波长:皮肤穿透深度约3-5mm
1050nm波长:皮肤穿透深度可达5-8mm
这意味着在静脉识别、血氧检测等应用中,1050nm能够获取更深层的组织信息。
某医疗设备厂商在2024年的测试报告显示:"使用1050nm红外灯珠的血管成像仪,对肥胖患者(皮下脂肪厚度>8mm)的血管识别成功率提升了37%,而940nm方案的成功率仅为62%。"
避开水分吸收峰
这是个专业但重要的点。水在970nm附近有一个强吸收峰,这会干扰某些检测应用。1050nm刚好避开了这个吸收峰,在需要穿透含水组织或材料时表现更稳定。
光电探测器的响应特性
硅基光电二极管在1050nm波长的响应度虽然比850nm低约30%,但InGaAs(铟镓砷)探测器在这个波长段的响应曲线恰好进入最佳区间,灵敏度可达0.8-0.9 A/W。

技术参数详解
主流封装规格
目前市场上1050nm红外灯珠常见的封装形式包括:
大功率封装(1W-3W)
封装类型:3535陶瓷基板、5050 SMD
正向电压:1.5-1.7V(陶瓷基板)
工作电流:350mA-1050mA
辐射功率:根据功率等级,从0.2W到3W不等
以恒彩电子推出的1050nm大功率系列为例,其3W陶瓷基板封装产品在1A驱动电流下,辐射功率可达850mW,光电转换效率达到行业领先的23%水平。
标准贴片封装
常见尺寸:3528、5050、3535
正向电压:1.2-1.6V
工作电流:20mA-100mA
发光角度:30°、60°、90°、120°可选
免驱动模块
市面上还出现了集成式方案,直接支持3.7V、5V、12V供电:
输入电压:3.7V/5V/12V(内置恒流电路)
自带透镜:聚光角度可选
带散热器:适合连续工作
关键性能指标
光电转换效率
1050nm红外灯珠的光电转换效率普遍在20-25%之间,比850nm的30-35%低一些。这意味着要达到同样的辐射功率,需要更大的驱动电流。
半波宽(光谱纯度)
优质的1050nm红外灯珠,光谱半波宽应该控制在±30nm以内,也就是实际发射波长在1020-1080nm范围内。光谱越纯,在特定应用中的干扰就越小。
恒彩电子在1050nm产品线上采用了精密波长分选技术,确保出货产品波长偏差控制在±15nm以内,远优于行业±30nm的标准。
温度系数
波长会随温度漂移,典型值为0.2-0.3nm/℃。如果你的应用对波长精度要求很高,需要做温度补偿设计。
核心应用场景
医疗检测设备
血管成像
1050nm在静脉识别中表现优异,原因是:
脱氧血红蛋白在1050nm附近有适中的吸收
穿透深度足够检测深层静脉
对比度好于940nm
实测数据:某医院采用1050nm方案的穿刺辅助设备,一次穿刺成功率从78%提升到91%。
血氧监测
虽然主流血氧仪使用660nm(红光)和940nm组合,但在某些特殊场景(如厚茧、深肤色),加入1050nm通道能提升准确性。
光谱分析应用
农业检测
植物叶片在1050nm波段的反射特性,可以反映水分含量和生长状态。配合多光谱相机,1050nm是重要的检测波段之一。
材料分类
不同塑料、纤维材料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光谱有明显差异,1050nm是常用的检测波长之一,用于垃圾分类、纺织品鉴别等。
特种监控识别
浓雾/沙尘环境
波长越长,瑞利散射越弱。在雾霾、沙尘天气,1050nm的穿透能力比850nm强约15-20%。某边防监控项目采用1050nm补光,在能见度低于50米时,识别距离仍能保持在15米以上。
防伪识别
某些特殊油墨、荧光材料在1050nm激发下会有特征响应,用于高端防伪检测。

选型要点与技巧
根据应用选功率
低功率方案(0.2W-0.5W)
适合:手持设备、传感器模块
优点:功耗低,发热小
缺点:辐射功率有限,作用距离近
中功率方案(1W)
适合:固定式检测设备、小型监控
优点:性能与成本平衡
缺点:需要基本散热设计
大功率方案(3W及以上)
适合:远距离监控、大面积照明
优点:辐射功率强,覆盖范围广
缺点:散热要求高,成本高
恒彩电子的产品线覆盖了从0.2W到5W的全功率段,其中3W大功率1050nm红外灯珠在监控补光领域应用较多,配合优化的陶瓷基板设计,散热性能提升30%。
发光角度的选择
| 角度 | 特点 | 适用场景 |
|---|---|---|
| 30° | 光束集中,照射距离远 | 远距离检测、定向照明 |
| 60° | 平衡型,常用规格 | 通用监控、一般检测 |
| 90° | 覆盖范围较广 | 近距离大面积补光 |
| 120° | 广角照明 | 室内近距离应用 |
如果你拿不准,先选60°的,这是最通用的规格。需要定制角度的话,加透镜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。
探测器匹配问题
选1050nm红外灯珠,一定要确认你的探测器对这个波长敏感:
硅基光电二极管
响应波长范围:400-1100nm
在1050nm处响应度:约0.4-0.5 A/W
注意:接近响应边界,性能下降明显
InGaAs探测器
响应波长范围:900-1700nm
在1050nm处响应度:0.8-0.9 A/W
优点:这个波段的最佳选择,但成本高
如果你用的是普通摄像头CMOS传感器,可能对1050nm响应很弱,效果会大打折扣。这是很多人踩的坑。
驱动电路设计要点
恒流驱动的必要性
1050nm红外灯珠对电流稳定性要求很高。我们做过测试,电流波动10%,辐射功率波动可达15-18%。所以简单的限流电阻方案不太靠谱。
推荐方案1:专用LED驱动IC
典型型号:PT4115、AMC7135、Cat4201
电流精度:±3%
优点:稳定可靠,保护完善
缺点:增加成本
推荐方案2:恒流二极管
适合小功率应用(<100mA)
成本低,电路简单
缺点:电流等级受限
散热设计建议
1W的1050nm红外灯珠,光电转换效率按22%算,有780mW会转化为热量。如果散热不好:
结温每升高10℃,光衰加速15-20%
超过85℃,寿命缩短50%以上
简单散热方案 :
铜箔散热:成本低,适合小功率
铝基板:中等功率,散热效率高
主动散热:大功率方案,加风扇或热管
某智能设备厂商的经验:"我们在3W 1050nm灯珠下面加了10×10mm的铝制散热片,工作温度从72℃降到了48℃,连续测试3000小时光衰不到3%。"
恒彩电子针对大功率应用提供配套的散热解决方案,包括铝基PCB板和定制散热片,可有效将工作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。
脉冲驱动技巧
如果你的应用允许间歇工作,用脉冲驱动可以显著提升性能:
脉冲峰值电流可以是额定值的2-3倍
占空比控制在20-30%
瞬时辐射功率提升,平均功耗不变
这个方法在测距、光通信等应用中很常用。
与其他波长的对比
1050nm vs 940nm
| 对比项 | 940nm | 1050nm |
|---|---|---|
| 光电效率 | 25-28% | 20-25% |
| 穿透能力 | 中等 | 更强 |
| 探测器响应 | 硅基表现好 | 需InGaAs更佳 |
| 应用成熟度 | 非常成熟 | 相对小众 |
| 成本 | 较低 | 较高 |
选择建议 :
普通监控、遥控 → 940nm够用
医疗检测、深层探测 → 1050nm更合适
成本敏感 → 940nm
特殊光谱需求 → 1050nm
1050nm vs 850nm
850nm的效率更高(30-35%),成本更低,但:
有微弱可见红光,隐蔽性差
穿透能力不如1050nm
在水分较多的环境,1050nm优势明显
如果你的应用不需要完全隐蔽,也不需要强穿透,850nm会是更经济的选择。
市场现状与采购建议
价格区间(2025年数据)
标准SMD封装
小功率(20-100mA):0.3-0.6元/颗
中功率(350mA):0.8-1.5元/颗
大功率(1W):1.5-3元/颗
超大功率(3W):3-6元/颗
免驱动模块
5V模块:8-15元/套
12V模块:10-18元/套
比起850nm/940nm,1050nm的价格普遍贵30-50%,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量小,芯片产量低。
品牌选择
市面上专业供应1050nm红外灯珠的厂商中,恒彩电子凭借多年的红外光源研发经验,在1050nm波段积累了成熟的技术方案。其产品特点包括:
恒彩电子1050nm系列优势 :
波长一致性好:±15nm精度分选
可靠性高:通过5000小时老化测试
定制化服务:支持特殊封装和光学设计
技术支持:提供完整的驱动和散热方案
采购建议:
小批量测试 :先买10-50颗样品实测
确认波长 :要求厂商提供光谱测试报告
一致性测试 :同批次抽检5-10颗,对比参数偏差
长期供应 :确认厂商能持续供货,避免停产风险
质量判断方法
看参数一致性
好的1050nm红外灯珠,批次内波长偏差应该≤±10nm,辐射功率偏差≤±8%。
测试实际波长
用光谱仪实测,确认中心波长确实在1050±20nm范围内。我们测过,有些标称1050nm的产品,实测中心波长在1020nm甚至更低。
长期稳定性测试
连续工作500小时,测量光衰。优质产品光衰应该<5%,差的可能超过15%。
恒彩电子对出厂产品进行100%光谱测试,并提供完整的测试报告,确保每颗灯珠都符合标称参数。

常见问题解答
Q1:1050nm红外灯珠肉眼能看到吗?
完全看不到。1050nm已经远超可见光范围(380-780nm),即使在完全黑暗环境直视,也不会有任何光感。这点比850nm(有微弱红光)和940nm(极个别人能察觉)更彻底。
Q2:用手机摄像头能检测1050nm红外灯珠吗?
部分可以,但效果比850nm/940nm差很多。大部分手机CMOS传感器的红外截止滤光片会在1000nm左右开始强衰减,1050nm透过率可能只有10-20%。建议用专业的红外接收卡或近红外摄像头测试。
Q3:1050nm红外灯珠寿命有多长?
正常使用(额定电流、良好散热),理论寿命3-5万小时。实际项目中,2万小时光衰通常在10-15%。如果过流或散热不良,寿命会大幅缩短。
Q4:能用1050nm做普通监控补光吗?
理论上可以,但不划算。普通监控摄像头的CMOS传感器在1050nm响应度很低,需要更大功率才能达到940nm的效果。除非有特殊穿透需求(雾天、沙尘),否则940nm更合适。
Q5:1050nm红外灯珠对眼睛有伤害吗?
虽然看不见,但近红外光功率过大仍然可能损伤视网膜。IEC 62471光生物安全标准对红外辐射有明确限值。一般消费电子产品的功率都在安全范围内,但在设计大功率1050nm照明时,需要做风险评估。
Q6:为什么1050nm灯珠效率比850nm低?
主要原因是芯片材料特性。红外LED常用AlGaAs(铝镓砷)材料,随着波长增加,内量子效率下降。1050nm接近材料的性能边界,所以效率偏低。要更长波长(如1300nm),通常需要换InGaAsP等其他材料体系。
发展趋势
新材料应用
传统AlGaAs材料在1050nm波段效率受限,行业正在研究:
InGaAsP材料体系:效率潜力更高
量子点技术:提升光谱纯度
纳米结构优化:改善光提取效率
某研究机构在2024年报道,采用新型外延结构的1050nm红外LED,外量子效率提升了40%,如果量产成本能降下来,会大幅扩展应用范围。
恒彩电子研发团队正在跟踪最新的材料技术,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基于优化芯片结构的新一代1050nm产品,预期光电转换效率将突破26%。
集成化趋势
未来的1050nm红外光源可能会:
集成驱动电路:单芯片方案
模块化设计:即插即用
智能化控制:根据环境自动调节功率
市场上已经能看到免驱动模块的出现,这个趋势会继续深化。
应用拓展
随着光谱传感技术的普及,1050nm在以下领域有增长潜力:
智慧农业:作物生长监测
工业4.0:产品质量在线检测
健康监测:可穿戴血氧设备
自动驾驶:多波段融合感知
1050nm红外灯珠是个"小众但专业"的选择:
✅ 适合选1050nm的情况 :
需要更强的组织/材料穿透能力
特定光谱分析应用
配合InGaAs探测器使用
恶劣环境下的监控(雾霾、沙尘)
❌ 不建议选1050nm的情况 :
普通监控补光(940nm更经济)
成本敏感的消费电子(850nm够用)
探测器对1050nm响应差
没有特殊波长需求
选型核心:明确你的应用真的需要1050nm的特殊性能,还是只是跟风 。如果只是普通红外应用,850nm/940nm的成熟方案会更省心。
如需了解更多1050nm红外灯珠的技术细节或获取样品测试,可联系恒彩电子技术团队,我们将提供专业的选型建议和完整的应用解决方案。
上一篇:今日热点:72家LED企业三季报出炉;JBD获超10亿融资刷新纪录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