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全球显示产业巨头纷纷加快资产重组步伐,通过出售非核心业务来优化产业布局。夏普和三星SDI两家行业领军企业相继宣布重大资产交易,显示出传统显示技术企业正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。
夏普12亿日元出售龟山北工厂资产
8月29日,夏普公司发布官方声明,宣布在轻资产化战略指导下,已与日本汽车零部件试产研发商Topia签署资产买卖协议。此次交易涉及夏普位于日本三重县龟山市的龟山北工厂土地、厂房等固定资产,交易金额为12亿日元,预计将于9月25日完成所有出售手续。
夏普方面表示,通过出售上述固定资产,预计将在2025财年第二季度(2025年7-9月)财报中确认4.84亿日元的资产出售收益。
据了解,龟山北工厂此前主要生产智能手机传感器零部件,但已于2020年停产。收购方Topia计划将该工厂改造为汽车相关零部件的试产生产线,这也反映了当前制造业从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转型的趋势。
龟山第2工厂将售予鸿海
值得注意的是,位于同一厂区内的龟山第2工厂也在夏普的出售计划中。今年5月12日,夏普宣布将在2026年8月前将生产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龟山第2工厂出售给鸿海集团,目前双方正就具体出售金额等细节进行协商。
出售完成后,夏普将转而向鸿海采购面板产品。除龟山第2工厂外,夏普还计划缩减三重第3工厂的生产规模,仅保留试产产线。未来,夏普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生产将主要集中在龟山第1工厂和白山工厂。
三星SDI完成57亿偏光膜业务转让
与此同时,韩国企业三星SDI也完成了一项重大资产重组。9月1日,三星SDI正式宣布完成其偏光膜业务的转让交易,买方为中国企业无锡恒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。
这笔交易早在2024年9月就已敲定,转让价格高达1.121万亿韩元(约合人民币57.51亿元)。交易内容包括三星SDI位于韩国清州和水原工厂的偏光膜制造销售业务,以及无锡子公司的全部股权。
偏光膜作为液晶显示器(LCD)、电视等显示设备的核心光学薄膜组件,曾是显示产业的重要环节。然而,随着OLED等新兴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,传统偏光膜市场面临较大冲击。
聚焦核心业务战略转型
三星SDI通过此次业务转让,计划将资源和精力重新聚焦于电子材料业务领域,专注开发半导体、OLED和电池等新一代材料技术。数据显示,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电子材料部门销售额达到2182亿韩元(约合人民币11.19亿元),同比增长2.4%。
收购方恒新光电是恒美光电的全资子公司,专业从事偏光板、光学功能膜、光学补偿膜等显示材料的研发制造。通过昆山、福州等生产基地建设,目前已建成投产4条偏光片生产线,其中包括2条2.6米超宽幅偏光片生产线。
产业变革推动资产重组潮
主导三星SDI偏光膜业务收购的诺延资本,是一家专注光电显示、第三代半导体、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领域的产业投资机构。该机构还曾在2023年主导新美材料收购韩国LGC旗下偏光片上游材料业务。
这一系列资产重组交易反映出显示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。传统LCD技术面临OLED、Mini LED等新技术挑战,促使相关企业重新评估业务组合,通过资产出售获得资金的同时,也为向新兴技术领域转型腾出空间。
业绩预期持续优化
在资产重组的同时,夏普的整体业绩表现也有所改善。8月8日,夏普上调了2025财年业绩预期,将合并营收目标从1.85万亿日元上调至1.87万亿日元,合并营业利润目标从200亿日元大幅上调至300亿日元,主要得益于PC业务表现超预期以及汇兑收益等积极因素。
这些资产重组案例表明,面对技术革新和市场变化,传统显示产业企业正通过战略性资产调整,寻求在新的技术周期中保持竞争优势。无论是夏普的轻资产化策略,还是三星SDI的业务聚焦策略,都体现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积极态度。
希望对你有用。